用《孫子兵法》解析家庭的戰爭,知己知彼,以和為貴

《孫子兵法》是打仗的經典法則書,自古以來,將帥之才都是飽讀此書之人。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所以這部經典,在每個人看來都是不一樣的。
但是現在不打仗,這本書是不是就毫無用武之處呢?
當然不是,它是一部兵法經典,也是一部處事之經典。
由華杉編寫的《華杉講透孫子兵法》,在十一家注解的基礎上,融合作者在商場上的豐富經驗,還有古代大小戰役的分析加到本書之中,白話文,簡單易懂,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歷史故事,還可以帶入現實生活的引人思考。
講故事生動有趣,很多奇聞故事,以前沒有聽過的,都在書里有所體現。逐句分析,每句分析都會有一個故事作為解析,很是過癮。
打仗的人認為這是一本兵法,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是,肯定是講打仗的書,而打仗多用計謀,淺薄的我,總以為《孫子兵法》和《三十六計》是一本書,或者同一類型的講計謀的。
現在細細看來,卻是大有不同。
《孫子兵法》雖然是兵法之書,但是它卻突顯了幾種簡單生活原則。家庭如戰場,經濟物質,人情世故,也總是紛爭不斷,不像國之打仗,又似國之戰爭。
國之道,家之道也。有國才有家。古代以仁治天下,以和為貴,今日在家,也是如此。怎樣才會和?遇事又該怎么做?
一、華杉說《孫子兵法》第一篇講“計”,不是奇謀巧計,是計算的計
一個國家,可說是地大物博,廣袤富饒,在面對打仗或者利益爭端時,首要的不是講計策怎么去爭,而是先計算得失,這樣做的勝算與弊端。國將如此,那么家也應當如此。
家,是小國,包含菜米油鹽各種經濟賬。
年輕人講究今朝有酒今朝醉,活在當下,總是標榜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,但也不能把
家庭的經濟基礎放置不顧,需得做計算的。
比如東家生日隨多少禮,西家喜宴多少份子錢,雙方父母節假日需要孝敬多少,電器或者電子產品更新是否需要替換,小到垃圾袋的購買,無一不是經濟賬,很多時候,會因為這些小事而煩擾,但這又是家庭生活的必備因素。
為長遠發展來看,必定是要做計劃的,把生活的各種開支算計好,雙方良性溝通,有利于家庭和諧。

二、一戰而定,勝而不定,則勝利無意義
華杉說:勝利是手段,不是目的,目的是平定。打勝仗也要死人,所以打了勝仗后需要平定,保全自己,保全人民,保全城池,保全財產,這才叫平定天下。
平定天下的目的就是休養生息,發展經濟,使國家長治久安。
有一個故事,一個女人的老公在外面玩得很晚回家,忘記帶鑰匙,叫她開門。半夜,她已經睡熟了,手機關了靜音,根本不知道老公回來。在早上開門的那一刻,男人咆哮著打了女人,女人當場就懵了。她當然想反抗,可是男人的力氣太大,她心里清楚自己是打不贏的。她只好忍氣吐生。
等她老公睡覺后,她找了自己的兄弟,喊了好幾個人來家里。把她老公從床上拽起來,打醒了,面對氣勢洶洶的一群人,他只得認錯。
在暴力的戰爭中,只能是一戰而定,以后再也不允許有暴力的發生。
很多女性都知道,男人的暴力只要有一次,肯定還會有下一次。
在家庭暴力的戰爭中,需要做的是一戰而定,不過這一戰是最初的一戰,但一定要定勝負,不能服軟,這一戰可以贏得此后家庭生活的安寧。
三、知己知彼,更重要的是知己
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,意思要打敗對方就要知道對方的一切,這個是在中學課文里學過的,大家都不會陌生,但華杉卻說,老想著知彼,自己知道自己嗎?其實知己知彼,關鍵在于知己。
打仗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,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,憑著對敵方的一知半解,就猛然開打,吃虧肯定是自己。
生活中,兩個人難免會發生爭執。大多時候,我們都會抱怨是對方的不好。俗話說,一個巴掌拍不響,如果對方找茬,你能不反擊,默默地把他當個屁放了,是不是就不會吵架呢?
所以遇到矛盾時,一定要先知己。
比如對方做了讓你不高興的事,你肯定清楚,自己會生氣,但是你覺得跟他理論,大吵,結果你能得到勝利嗎?
最重要的是知己,在了解自己的情況下,要壓制狂躁,把平靜的一面表現出來,理智的對待這個事情。原則上沒有問題,小細節能忍就忍了吧。
人無完人,一輩子這么長,一定要知彼,也要知己。打鬧,在一個家庭中是最不劃算的。
家以和為貴,家和萬事興。

四、要能等待,能忍耐
華杉說: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。跟敵人打仗,不要著急,等對方露出破綻了,我們就有了打贏的機會。
前段時間看的一本書《我與婚姻的戰斗》,講是一個女人在婚姻中與老公斗智斗勇的故事。男人有經濟能力,對家庭尚可,就是習慣性出軌。女主最開始想,為了孩子忍耐一下吧,畢竟自己出去找不到什么好工作。但是男主一次又一次的出軌,小三三番五次的挑釁到家門,她終于忍不住要反擊。
但不能直接提出離婚,因為男主在很早之前就提過要是離婚,女主必須凈身出戶,還不能帶走孩子。所以女主一直在忍耐,她先是找到工作,等待時機。
當她有經濟實力時,迅速地離婚,發現一切的等待和忍耐都是值得的。
在家庭實在和不下去的時候,在等待和忍耐中保護好自己。
國家之間打仗,是為了什么?利益。

家庭的戰爭無非也是利益和權益。遇到矛盾時,首先想想清楚,計算下發完脾氣,爭吵過后自己所得到的是否為正,而正是否有利于家庭。再者,你把自己拎出來,站在局外看,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在從大小事入手,不要沖動的把所有的過錯歸咎于對方。國尚有不足,何況是你一個人呢?
和,才是家的根本。
上一篇:《孫子兵法》的商道哲學思想